无人驾驶的底层支撑可以分为三部分,即:传感器、高精地图和计算平台。在传感器方面,主流的传感器分为: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和摄像头。其作用如下:
摄像头:直接识别可见光,价格适中,技术成熟,可以识别行人、车辆、路标等物体,但易受视野、夜晚暗光、雨雪天气等因素影响。
激光雷达:探测角度广,精度高,厘米级精度的激光雷达结合高精地图可以实现高精度自定位和物体识别跟踪,定位可以精确到具体车道,但是价格昂贵,使用寿命较短。
毫米波雷达:测距离远,可以在雨雪天气等各种恶劣环境中稳定工作,但是精度不高。
无人驾驶用于控制的传感器要么是摄像头,要么是激光雷达,这是业界已经达成的共识。那何谓激光雷达?在无人机驾驶中的作用是什么?
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可见和近红外光波(多为950nm波段附近的红外光)发射、反射和接收来探测物体。激光雷达可以探测白天或黑夜下的特定物体与车之间的距离。由于反射度的不同,也可以区分开车道线和路面,但是无法探测被遮挡的物体、光束无法达到的物体,在雨雪雾天气下性能较差。
激光雷达在无人驾驶运用中拥有两个核心作用。3D建模进行环境感知。通过雷射扫描可以得到汽车周围环境的3D模型,运用相关算法比对上一帧和下一帧环境的变化可以较为容易的探测出周围的车辆和行人。
电话:17708196359
座机:+86-28-68731671